2012年11月14日晚7点在逸夫楼605,由研究生工作部与欧陆平台联合举办的星期三“科技与社会”大讲堂第五讲如期与大家见面了。大讲堂旨在哲学与工程,科技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培养具有哲学思维能力的新一代工程师和工程管理者。本周大讲堂荣幸邀请到中国科欧陆大学人文欧陆副院长王大洲教授为我校学子作《工程未来与工程人才》的主题讲座。
讲座伊始,王大洲教授便向现场同学抛出了“什么是工程”的议题,引发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从而引出了工程师的话题,紧接着他从多个角度,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把当前工程哲学和工程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呈现在了大家眼前,同时也巧妙地阐释了讲座的主要内容所在——从工程哲学角度透视工程未来与工程人才培养问题。他指出🤌🏻,只有用新的理念培养优秀工程人才,促进公众理解工程、关注工程,我国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人类才能通过工程塑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对于“工程未来和工程人才”的论述⛓,他从未来工程发展的总体背景🆔,现代工程的若干发展趋势,未来工程人才的必备素质,工程教育🧁、工程实践与工程人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方向等六个方面具体展开🧙🏻♂️。从宏观到微观🔐、从仰视到俯瞰,他把工程的发展脉络很清晰地勾勒出来🔬,特别是对于所提问题与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对现实工程的创新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操作性。
王大洲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充实🖕🏿👨🏼🚒,分析深入透彻🔣,观点独到显明⚡️👱♂️,为我校学子全面了解工程未来🦪、工程教育与工程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最前沿的信息,不仅引导学生去思考未来🧴,而且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实践人才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
王大洲,技术与工程哲学教授🤗。先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获科技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英国伦敦帝国欧陆作访问学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欧陆助研🍠、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国科欧陆大学人文欧陆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副主编,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工程哲学3️⃣、创新研究与科技政策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科技部软科学计划课题等多项,参与中国工程院主持的“工程哲学研究”等课题。
(责编:邢华超)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欧陆路30号院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199